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云南工程职业学院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建设,通过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搭建教师人才队伍、尝试教学改革创新等有效举措,思政课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互相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2022年7月,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书记校长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副校长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课建设相关工作。党委书记、校长每学年分别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解决学院建设实际问题。学校党政领导严格落实带头上思政课要求,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带头讲思政课4课时,每名校领导联系5-6名思政课教师,定期听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谈心谈话。
五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整改方案》《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方案》《关于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2022—2025年)(修订)》《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规划方案(2023—202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与退出细则》《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考核办法》《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听评课制度》等系列文件及制度30余项,不断夯实思政课建设的基础保障。
2021年以来,学校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并在职称、学历、政治面貌、年龄等方面不断优化。一是严格执行思政课专职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二是通过岗前培训、实践研修、专题培训、轮训等方式,多举措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四是每年组织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观摩活动、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等“大比拼”,每月开展优秀教案评选、公开课、集体备课等“大练兵”,组织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沙龙等“大学习”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思政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培训等“大培训”。每学年组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赴国内高校、红色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社会实践研修1次;五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思政课教师类别。
五年来,学校推动加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障,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凝聚师资力量,增进教师互动。按照每周1次政治理论学习、每周1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每周1次公开课、每学期1次示范课、每年1次实践研修、每年1次校级集中培训,即“六个一”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与各二级学院结成“课程思政”联盟,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政治理论及价值引领方面的优势,开展与专业课教研室“一对一”结对共建,充分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并进行有效融合。
五年来,思政课课堂教学符合有关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一是教学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合理。建立了集体备课、听评课制度,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有关要求开课,开足学时,给够学分,成立了思政课教学督导组,定期听课、每月检查教案1次及时反馈上课情况。二是做到“三个结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上做到三个结合: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政课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礼仪培训等第二课堂相结合。三是精选优化教学内容,做到“八个统一”和“三忌”,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答疑解惑。四是教学方法手段做到“六个转变”,充分挖掘学校周边企事业单位、文明实践中心、法治及警示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等资源,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原文原著、辩论、演讲、宣讲等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社会调查等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
五年来,学校在思政课建设方面措施有力,成果突出。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努力开好学校“大思政课”。定期开展“书记校长同上一堂思政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分课堂”“云岭师生说”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师生头脑。二是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沙龙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园地落地生根。定期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和教研活动,推动师生理论学习创新实践。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模拟法庭、“讲好中国故事”“红色故事我来讲”等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运用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按计划组织实践教学。
思政课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学校思政课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党委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学校成立了思政课教学督导组,强化教学管理及任务进程的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健全各项考核评价机制;三是全力保障思政工作的开展,按照思政课建设经费30元/生标准列支,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培养培训费用。落实学院日常办公经费、思政课建设等专项经费。
展望未来,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工作,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